回到慷慨餽贈的傳統
以往農業社群的合作模式在現代化的進程裡被分割為獨立的商業耕作,先民與環境共生的智慧和作物的多樣性逐步被工業化農業和單一生產模式取代,同時,整個農作根源的生命-種子,則是成為跨國農企壟斷的生意,我們流失的不只是古老和營養的品種,還有人跟人、人跟環境美好的連結,作物多樣性的喪失不只是農業的問題,也緊繫人們的餐桌...
被遺忘的食物
FOGOTTEN FOODS
全球化的影響也體現在糧食層面,現代農業越趨依賴規模種植,使得作物種類越趨減化,比如營養價值較高的傳統作物反而漸不被重視,以天然植物新鮮製作的地方性飲品和傳統食療也逐漸式微,野生可食植物的傳統智慧被遺忘,身體跟土地連結斷裂,而耕作方式改變使得需水量增加和外加農業資材影響土壤植被,特定經濟作物削減森林環境等,這些衝擊不只糧食層面也包含自然資源。
在地 豐富 適應性
SEED ON-FARM CONSERVATION
隨著主流市場經濟逐漸喪失的地域性品種,對於當地的土壤、氣候及生產制度有高度適應能力,各地特有耐鹽、耐旱、耐水患、耐寒品種,使農民得以以低成本依在地條件配合生產,而分享種子又可以讓作物的遺傳物質得以繼續重組,在不同區域演化適應在地的地域性品種。這類持續耕作而藏種於農、分享於社區村落之間的方式,不但讓各品種隨著氣候演變,多方保存也得以分散風險,同時也是最直接和具經濟效益的保種方式,回溯傳統品系的成果都成為遺傳資源寶庫。
以多樣性為基礎的耕作
BIODEVERSITY FARMING
在異常氣候下,單一化農業操作容易讓環境的不確定性變化更加無以承受。反之保有農田周遭的生態環境,以多樣性為基礎的耕作模式確保了農民不會因為單一收成欠佳就萬劫不復,同時作物相互之間還有忌避或是固氮的效益,而牲畜則持續提供天然肥料與土壤營養,周遭生態環境其實在保障農田生態系統的穩定度,也提供野生可食用資源,多樣化環境所維持的生態平衡替整個農業行為奠定永續基礎。
社群種子網絡
COMMUNITY SEED NETWORK
田間在地保種的同時,就地收集的各種品種,集合化為社區的種子資源庫,發展當地交換系統,也由於在地留種不斷耕作,種子的遺傳物質得以持續配合當地條件逐漸演化,那麼社群的種子交換網絡和在地保種的結果就成就了活著的基因庫!
沒有錢 但至少口袋裡還有種子
LIVING WITH SEEDS
健康的土壤才有健康的種子,健康的種子才有健康的食物,也才得以支持健康的社群!讓我們試著從留種習慣與交換系統,培養種子自主的意識覺醒,從最原初的農業的真義,回到慷慨分享的傳統!
印度經驗
合作協議
來吧!
一起做些什麼...
關注動態
© 2013 種子野台